核心閱讀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這一鮮明要求,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云南作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大通道,隨著國家共建“一帶一路”、中老鐵路開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正在由末梢變前沿、由邊緣變樞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云南考察,提出“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系列重要指示。云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全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人才新高地和區域性人才中心,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云南篇章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聚焦人才政策分散、制度不優等問題——
迭代升級人才政策
>>>完善“1+3+N”政策體系,優化整合人才計劃,加強配套措施保障
相較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云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人才和創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強,在政策支持、產業基礎、工作待遇、生活條件等方面優勢不明顯。
“人才是創新之核、發展之要、強滇之基?!?022年2月16日,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在省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抓住人才這個根本大計不動搖,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努力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人才新高地和區域性人才中心。
為破解人才引進難、作用發揮難、成果轉化難等問題,云南緊緊圍繞“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人才新高地和區域性人才中心”戰略目標,著力推動人才政策整合實施、迭代升級。2022年以來,先后編制《云南省“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實施辦法》《關于人才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制定支持柔性引進人才實施細則、人才培養激勵實施細則等21項配套措施,形成了以《規劃》為引領,以《意見》《辦法》《措施》為支撐,以系列《實施細則》為補充的“1+3+N”政策體系。
目前,各項政策已逐步落地,特別是“興滇英才支持計劃”實施后,得到了廣大人才、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2022年共有1336名高層次人才、32個團隊分別入選個人專項、團隊專項,符合條件的引進人才一次性工作生活補貼最高達100萬元,入選計劃人才申報的項目支持經費最高達1000萬元,同時享有多項人才禮遇。
昆明理工大學真空冶金團隊負責人楊斌教授說:“‘興滇英才支持計劃’有利于高級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讓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得到有力支持,我們團隊就是受益者?!崩ッ骼砉ご髮W真空冶金團隊開發的系列冶金新技術,解決了冶金行業多項“卡脖子”難題,先后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2022年團隊入選首批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頂尖團隊,獲得一次性100萬元團隊建設經費支持,還可以申請最高3000萬元項目經費。
“云南對基礎研究很重視,給人才的支持和待遇也好,讓大家沒有后顧之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才愿意來這里工作?!敝袊茖W院院士、云南天文臺研究員韓占文扎根云南多年,在他看來,云南新出臺的人才政策,對于人才的引進培養大有裨益。
一花引得百花開。在省級政策的引領下,各州(市)也結合實際,組織實施春城計劃、蒼洱人才霞光計劃、珠源英才、雨林英才、興麗英才、興邊英才等人才計劃,人才政策創新力度不斷加大,高層次人才集聚步伐不斷加快。
聚焦人才交流合作不夠緊密、平臺載體薄弱等問題——
打造創新合作平臺
>>>搭建國際化高端人才交流平臺,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
2022年1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名醫工作室揭牌儀式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行。名醫工作室落戶云南,是第六屆云南國際人才交流會達成的人才智力合作項目之一。近些年來,為解決人才交流合作不夠緊密、創新創業平臺載體薄弱的問題,云南不斷加大人才交流平臺、創新平臺、合作平臺建設力度,充分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以“智匯彩云南·共謀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六屆云南國際人才交流會于2022年11月召開,德國、以色列、印度等30多個國家共計138位國內外領導嘉賓、院士專家和企業家出席開幕式并參加有關活動,搭建國際人才交流合作平臺,促成人才智力合作項目201項,引進高層次人才179名,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1個,與131個創新主體建立合作關系。
同年12月,首屆騰沖科學家論壇在云南騰沖市舉辦,共有外國嘉賓、院士專家、著名大學校長共計130多人出席論壇,促成22個人才智力引進項目簽約,引進院士專家團隊10個、高層次人才130名,著力打造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的“科技達沃斯論壇”。
在積極搭建交流平臺招才引智的同時,云南依托動植物、有色金屬、新材料、天文觀測等獨特科研資源,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共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省重點實驗室124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676個,為人才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堅實支撐。
“云南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擁有很好的科研條件和項目支持,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天堂?!眮碜蕴﹪臉s提瓦·普康薩克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名在站博士后。據她介紹,在云南求學搞科研這些年,她得到相關部門對事業、生活上的支持和關心,使她在科研上實現了突破。
云南持續深化與國內外知名“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省政府與27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各地各部門與相關院所校企簽訂合作協議1470項,32家新型研發機構落地云南,有力服務發展。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建西南聯合研究生院,遴選20名院士、184名“杰青”和“長江學者”等高水平專家擔任“雙導師”,完成首屆300名碩士和100名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努力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和前沿學術研究基地。
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人才戰略支撐不足等問題——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
>>>把人才鏈嵌入產業鏈,繪制“產業地圖”和“人才圖譜”,下放產業人才職稱評審權
一直以來,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新興產業占比低、創新驅動引領作用不明顯、人才戰略支撐不足等問題始終是制約云南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和痛點。
為穩步推進產業強省,云南著眼人才服務現代產業發展,把人才鏈嵌入產業鏈,探索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模式,圍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綠色鋁、光伏產業、先進制造、綠色能源等12個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加速推動產業升級、人才吸附,同步繪制“產業地圖”和“人才圖譜”,編制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精準引進培養產業急需人才。
“核心技術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命門’,也是企業做優做強的根本保障?!边@是玉溪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玉溪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人用疫苗研發、生產、銷售的生物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款、世界第二款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成為全球第二個生產該疫苗的企業。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玉溪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完成了與中國軍事科學院、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中國首款mRNA新冠疫苗臨床前研究,同年6月獲得臨床研究批件并同步啟動生產線建設。
去年以來,云南啟動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選聘,發布科技副總崗位166個,聘請科研人員兼任企業科技副總;發布產業導師崗位84個,聘請企業高管、技術專家兼任高校產業導師,引導人才服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下放產業人才職稱評審權,開展領軍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試點工作,經確定為試點的重點產業領軍企業和高新技術領軍企業,評選當年可自主認定1名產業創新人才或1名首席技師。新調整的省委聯系專家中產業一線專家占比達70.7%,在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增設“產業創新貢獻類”獎項,高層次人才創辦重點產業科技型企業的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院士(專家)專業產業園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最高1億元經費支持,激勵產業人才加大科技攻關。
目前,已累計引育4000余名各類高層次人才,突破重大關鍵技術800余項,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新產品540余個,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聚焦人才引聚難、拴心留人難等問題——
精準服務涵養生態
>>>推行“興滇惠才卡”,多層次、差異化做優人才安居服務,出臺便利化服務措施10條
環境是人才競爭的軟實力,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為解決人才引聚難、拴心留人難等問題,云南既拿出真金白銀,也付出真心實意,著力為人才提供全方位、精準化服務,持續優化人才宜業宜居生態。
2022年11月12日,云南第一張“興滇惠才卡”正式發放,為高層次人才提供12個方面26項服務,涵蓋醫療保障、子女就學、配偶(子女)就業、住房保障、交通出行、金融服務等方面。如今,云南向符合條件的人才共發放5000張“興滇惠才卡”,各類高層次人才紛紛表示,可持卡在各類場所和場景順暢、便捷享受服務,既安心又省心。
在人才安居方面,云南制定《關于加快推進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投融建管營”并進,多層次、差異化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解決青年人才階段性安居困難。目前,全省各地已建成人才公寓6500余套,逐步構建起免租金、全配套、強補貼“三位一體”的人才住房保障體系。
“回到云南,既回饋家鄉、服務家鄉,也得益于這里干事創業環境?!辈┦慨厴I于清華大學,在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的“80后”馮晶,如今已是昆明理工大學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們團隊研發出目前本領域全球最高使用溫度的熱障涂層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家核心裝備的“卡脖子”難題。
云南實施《外國人才來云南工作便利化服務措施十條(試行)》等政策,做好外國高端人才和外國專業人才來滇工作交流的服務保障,為其松綁、減負、賦能,優化外國人才在云南工作生活環境。
“我在云南工作生活了17年,也拿到了中國的綠卡,算是半個中國人、云南人了?!北辉颇鲜≌谟柰鈬鴮<摇安试篇劇钡脑诘岬聡鴮<疫~克爾,長期在云南開展農村幼兒教育、社區發展、健康營養、傳染病控制等多個領域的工作,“我很幸運能夠見證并參與云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我對云南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边~克爾說。
云南的發展依靠人才,發展的云南呼喚人才。當前,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611萬人,人才對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逐年提升。云南正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廣納天下英才、共創美好未來!
俯瞰昆明市滇池沿岸,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涵養著人才發展生態。
2022年11月,第六屆云南國際人才交流會人才工作專題展舉辦。
在第六屆云南國際人才交流會上,來滇留學生咨詢人才政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左三)在瀾滄縣蒿枝壩指導村民開展林下三七種植。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中)與團隊查看洱海水稻試驗田苗情。